川普潛在「匯率戰」風暴來襲:台灣經濟如何應對?

當全球目光聚焦於美國政治的喧囂,一場潛在的經濟戰線正悄然成形,其影響力可能超越過往的關稅摩擦。
近期,市場上瀰漫著前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將貿易策略從關稅戰轉向「匯率戰」的擔憂,這意味著美元的強弱將被賦予更強烈的政治色彩。
根據MSN新聞 2025年9月27日的報導便已提出此一擔憂。
這不只是美國的單方面政策可能轉向,而是全球貿易規則可能再次面臨重塑。
對於台灣這個高度仰賴出口的經濟體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新戰場。

回顧川普政府的第一任期,其標誌性的貿易政策是針對特定國家加徵關稅,試圖以此平衡貿易逆差。
然而,關稅是一種雙面刃,不僅傷害對手,也可能推高本國消費者物價。
相較之下,匯率政策更為隱晦,卻能深刻影響一國的出口競爭力。
當一個國家被指控操控匯率以獲取貿易優勢時,其貨幣可能成為目標,迫使其升值或貶值,進而影響商品的國際價格。
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一環,新台幣的波動向來牽動著廠商的盈虧,也影響著普羅大眾的消費能力。
雖然行政院經貿辦近期回應市場擔憂,強調台美關稅談判未觸及匯率議題,市場的潛在擔憂依然存在。
這與近來日圓匯率大跌逼近150的全球貨幣波動,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國際經濟環境的瞬息萬變。
HK MoneyClub 2025年9月27日對此有詳盡分析。

這不只是數字的波動,而是反映出全球經濟競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對投資人來說,這意味著要更密切關注匯率風險,特別是那些投資海外資產或出口導向型企業的投資人。
壽險公會近期也為降低匯損提出三解方,顯示金融界對匯率波動的重視 (經濟日報,2025年9月27日)。
分散投資、審慎評估匯率避險策略將是當務之急。
不妨考慮將部分資金轉向內需型產業,或是像謝金河所指出的,那些在全球AI競賽中,除了台積電外,被輕忽的隱形冠軍供應鏈 (奇摩新聞,2025年9月27日),這些企業或許能提供相對穩定的成長動能。

對中小企業而言,如果新台幣因外部壓力而面臨升值,出口商的利潤將受到擠壓,這就像你的產品賣到國外,結果換回來的台幣變少了,等於白忙一場。
這促使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優化成本結構,甚至考慮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而進口商則可能因台幣升值而受惠,進口成本降低,有機會提高競爭力或擴大利潤空間。
對一般民眾而言,匯率戰雖然聽起來遙遠,卻會實實在在影響我們的生活。
舉例來說,如果台幣升值,進口商品可能會變便宜,就像你買進口車或進口美食,價格可能更有吸引力。
但另一方面,若出口產業受挫,可能影響國內就業與薪資成長,最終仍會衝擊民間消費力。
面對這樣的變局,台灣作為一個被譽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的香港相比,如何在享受自由貿易便利的同時,也能建立起抵禦外部風險的制度韌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這則快訊背後,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台灣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短期內,市場可能因政策風向而震盪,但我們不應忽略台灣在半導體等關鍵產業的深厚實力與創新能力,這是我們抵禦國際變局的重要護城河。
同時,企業推動ESG轉型,打造永續競爭力,也將是未來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的關鍵一步,例如台塑推動ESG的案例 (聯合新聞網,2025年9月27日),便是台灣企業提前布局的縮影。
展望未來,請密切關注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以及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協商進展,這些都將牽動全球經濟的脈搏,也將影響台灣的經濟航道。
這是一場需要全民關注、共同思考的長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