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破·地獄》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消息,在今日娛樂圈掀起不小波瀾。 這部以殯葬業為題材的電影,不僅因為題材特殊引人注目,更在國際舞台上獲得肯定,讓人不禁要為香港電影這股生命力喝采。 尤其在現今串流平台百家爭鳴的時代,一部講述生死議題的本土電影,能衝出重圍獲得奧斯卡的青睞,實在是值得我們好好聊聊。
《破·地獄》由莊澄監製,許冠文與衛詩雅主演,探討香港獨特的殯葬文化與生命意義。 當這項入圍消息在2025年9月26日傳出後,瞬間攻佔各大新聞版面,從星島頭條到明報網站都爭相報導。 飾演禮儀師的衛詩雅表示,這是「超乎想像」的驚喜,而影帝許冠文更期待能「感動更多觀眾」,希望電影能「打破地域界限」與世界對話。 在Threads上,不少影迷也熱烈討論,有人說:「香港電影真的很有韌性,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光發熱。」也有人驚嘆:「殯葬業題材也能進奧斯卡,太酷了!」這些聲音都顯示出大眾對這部作品的高度期待與好奇心。 而在YouTube的相關預告片下方,更有留言指出:「很久沒看到這麼有深度的港片了,一定要進戲院支持。」可見觀眾對於電影的口碑和獨特性給予了高度肯定。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共鳴,不僅在於它觸及了華人社會中相對禁忌卻又真實存在、充滿人情味的殯葬文化,更在於它透過這個載體,探討了普遍的生命課題。 在充斥著速食文化和娛樂至上的現代社會,人們似乎越來越迴避談論死亡,但《破·地獄》卻勇敢地撕開這層薄膜,帶領觀眾直視生命的盡頭,反思生者與逝者的連結。 當我們看到許多人像木村拓哉一樣,在YouTube上經營個人頻道,以「炸彈等級的帶貨能力」引領潮流,或Netflix不斷透過獨家MLB開幕戰等體育轉播擴展版圖時,內容的廣度與多元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這種「破」與「立」的對比,讓《破·地獄》的脫穎而出更顯得難能可貴。 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流量和眼球的同時,那些觸及人心深處、富含文化底蘊的故事,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就像Threads上最近流傳的「護理師補助」詐騙,真假難辨,容易讓人在資訊洪流中迷失,而《破·地獄》則像一股清流,用真誠的故事擊中人心。 奧斯卡殿堂雖然有其門檻,但它也代表著一種對藝術品質和深度的堅持,讓全球觀眾能看見更多元的文化面貌。
在數位內容爆炸的時代,一部講述香港殯葬文化的電影能躍上國際舞台,不只為香港電影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更證明了好的故事本身就是最強大的語言。 它讓我們看見,電影的魅力從來不只是聲光效果或明星光環,更在於它如何映照人生百態,引發深思。 這份奧斯卡提名,是電影工作者努力的成果,也是對所有用心說故事的人最大的鼓舞。 當觀眾在社群上熱烈討論的同時,我們或許也該問問自己,在追逐最新娛樂潮流的同時,是否也留了些時間,去感受那些直抵靈魂深處的動人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