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聯名」變成生活顯學:從杯緣子到潮鞋,是什麼讓我們一再買單?

在瞬息萬變的社群時代,日常觀察成為我們書寫的基石。今日,我們將聚焦於一個你我生活週遭,既平凡卻又充滿趣味的現象:聯名熱潮。從超商飲料到名牌精品,台灣人對「聯名」這兩個字,似乎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執著與熱愛。

當「聯名」變成生活顯學:從杯緣子到潮鞋,是什麼讓我們一再買單?

在我們的生活日常中,似乎很難不與「聯名」這兩個字擦肩而過。從走進超商、翻開社群媒體,到逛街時櫥窗裡的展示,各種品牌聯名商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不是什麼嚴肅的經濟學報告,更像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尋寶遊戲,總能在不經意間,激起我們內心深處那股「非買不可」的衝動。

這種聯名熱潮,在近日的新聞中也清晰可見。像是 雙11買一送一手搖飲料優惠!可不可、麻古、UG 迷客夏:買11送11,手搖飲店家不只拚折扣,更有如 五桐號推「Care Bears」杯日出茶太找鬼滅之刃 等超強組合,甚至連 台積電特製聯名鞋曝光 魏哲家親口證實「這個時間」會開賣 這種跨界到你意想不到的領域,都證明了「聯名」已成為當代消費文化的一種顯學。它不僅僅是行銷手法,更是一種能夠瞬間引爆話題、創造排隊人龍的魔法。

這個現象,我認為非常值得探究。畢竟,我們這些在社群時代成長,習慣了滑手機、看限動的現代人,究竟是為了什麼,會甘願為了這些「限定」商品趨之若鶩?它反映了我們怎樣的消費心理,又悄悄地改變了我們對「擁有」的定義?

回溯這個聯名熱潮的源頭,或許能追溯到早期的品牌異業合作,但真正將它推向高峰的,肯定是社群媒體的崛起。以前我們追逐限量版球鞋,或為了某個卡通人物的贈品大排長龍,那時還沒那麼多人在網路上分享「戰利品」。但現在,從 Instagram 上的 #ootd (Outfit of the Day) 穿搭,到 TikTok 上開箱影片的爆紅,甚至是 Dcard 上一篇「求問!這個聯名值得衝嗎?」的貼文,都讓聯名商品的討論度急速升溫。

最近在 Threads 上看到一張圖,是一位網友分享自己買到聯名款甜點,配文寫著:「終於買到!為了它跑了三家小七,沒辦法,誰叫它有我最愛的貼圖角色啊!」底下留言串熱烈,有人回:「這款超難搶!我跑了五家都撲空!」也有人說:「沒關係,買到就是贏家!發文炫耀是必須的。」甚至有人開玩笑:「這是信仰,懂?」

這些留言不就活生生映照了我們的日常嗎?我們不再只是單純地購買商品,而是購買一個故事、一份歸屬感,以及最重要的──被看見的機會。聯名商品往往能結合兩個甚至多個品牌的優勢,創造出全新的火花,滿足消費者對新奇感的渴望。當你拿到一個限量版的聯名商品,感覺就像是解鎖了某個隱藏成就,這種獨特性和稀有性,在社群平台上轉化為炫耀的資本,也因此帶來巨大的滿足感。

它反映了我們對於「個體性」與「群體認同」之間微妙的拉扯。一方面,我們希望透過獨特的聯名商品,展現自己的品味與與眾不同;另一方面,當大家都在討論、分享同一個聯名商品時,我們又希望能參與其中,不被這波潮流落下。這種「我擁有別人沒有的,但我又跟別人一起擁有」的矛盾心理,正是聯名魅力所在。

或許,下回當你又被某個聯名活動燒到時,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是商品的實用性吸引了你,還是背後那份「參與感」與「共鳴」讓你心動?畢竟,當消費不再只是填補需求,而是成為一種自我表達與社群互動的方式,這份對聯名的熱愛,也就不難理解了。

你又有哪些難忘的聯名消費經驗呢?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