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社群媒體,滑開IG或Threads,從早餐的咖啡到下班後的療癒小物,幾乎無處不見「聯名」的身影。
今天看到 WalkerLand窩客島於2025年10月25日報導的「星宇航空xPALLADIUM聯名,7-11加價購就有」,還有ETtoday旅遊雲在2025年10月25日提及的「發發聯名HI-CHEW萬聖節特調飲」,甚至玩具人TOY PEOPLE在2025年10月25日報導的「JAM HOME MADE ⨉《幽遊白書》聯名銀飾系列」,從日常生活用品到時尚飾品,從吃的到穿的,萬物皆可聯名。
這個現象不只在商業上屢創佳績,更滲透進我們每個人的消費習慣與社群互動中,絕對值得細細玩味。
回溯這股聯名風潮,並非一朝一夕。
早些年,品牌聯名或許還停留在精品與設計師之間的高端對話,或是卡通人物授權商品的小眾市場。
但近年來,隨著社群平台的興起,品牌們發現「聯名」不只是產品線的擴展,更是話題製造機和流量密碼。
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品牌,只要找出一個奇妙的共通點,就能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例如,當初Japaholic在2025年10月25日介紹instax mini Link與超級瑪利歐的聯名,就巧妙地將遊戲世界的歡樂與即時影像的捕捉結合,創造出令人會心一笑的產品。
這種透過「品牌混搭」來創造新奇感的行銷手法,讓消費者在熟悉的品牌中,找到了一絲新鮮感與收藏價值。
它成功地從大品牌延伸到小商家,從國際精品走入街角小店,成為一種全民參與的消費遊戲。
當你在Threads上看到朋友貼出發發聯名HI-CHEW萬聖節特調飲的照片,底下留言可能會是:「哇!這個配色超可愛,好想喝!」或是Dcard上有人分享星宇xPALLADIUM的聯名商品,引來熱烈討論:「這CP值可以衝欸,7-11就能買到!」這種「被圈粉」的過程,往往不單純是產品本身有多麼劃時代,更多的是一種情感連結與社交貨幣的展現。
聯名商品之所以讓人心動,首先是那份「限時限量」的稀有感。
當兩個心愛的品牌碰撞,而且是期間限定,那種錯過不再的焦慮感,會催促我們果斷出手。
其次,它提供了我們一個「自我表達」的平台。
你喜歡這個聯名,代表你欣賞這兩種文化的結合,也暗示著你的品味和個性。
買了、用了,自然也想分享到社群媒體,接收親友的讚嘆或討論,甚至引發一波「跟風潮」。
這不僅滿足了我們的消費慾,更在無形中強化了社群歸屬感。
它反映了當代人對於「獨特」與「共享」之間的微妙平衡:既渴望擁有與眾不同的小確幸,又想與同好一同沉浸在熱門話題中。
聯名商品,就是這股渴望的最佳載體。
從排隊搶購星宇聯名小包,到打卡分享限定口味手搖飲,聯名文化已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
它為平凡注入了驚喜,為消費增添了樂趣,也讓我們在社群互動中找到新的話題。
下一次,當你又被某個意想不到的聯名組合吸引時,不妨想想,這份心動究竟是品牌的魔力,還是你內心渴望獨特與連結的投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