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救救我的錢包!嘴上說要極簡,結果又為了五桐號 x Care Bears 買了一整組周邊,我是不是沒救了…」這不是我在社群上看到的單一哀號,而是這兩天從Threads到Dcard上,年輕世代們此起彼落的心聲。明明才剛看完米蘭時裝週上Jil Sander的極簡新定義,心中默默許願要過個純粹、斷捨離的生活,轉頭卻又為了某款聯名飲品或周邊排隊。這股鋪天蓋地的聯名風潮,像一個無法抗拒的漩渦,將我們拉進消費的狂歡,而這種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反差萌,著實讓人會心一笑,也值得我們好好觀察。
回溯幾年前,「聯名」對我們而言,或許還是個驚喜、稀有的事件。每當有跨界合作,總能引發一波熱烈討論。然而,曾幾何時,這個詞彙已經從特殊事件變成了日常,甚至可以說是品牌行銷的「基本配備」。品牌方熱衷於聯名,無非是看準了它能創造話題、觸及不同客群,並透過新鮮感刺激銷量,特別是像「手搖飲秋冬新品吹韓風」這類結合季節與異國元素的聯名,總能輕易攻佔消費者的好奇心。從饗賓餐飲集團搶IP經濟商機,到精品品牌與藝術家的跨界合作,這一切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加速了訊息的傳播與情感的蔓延,彷彿錯過這次,就是錯過全世界。
這種消費現象之所以讓我們這麼有感,在於它精準地捕捉了現代人內心的雙重性。一方面,我們渴望純粹、效率,嚮往「less is more」的極簡生活態度,這可以從「秋冬眼鏡新焦點極簡復古」的趨勢中窺見一斑;另一方面,我們又難以抵擋那些充滿故事、限定稀有的聯名誘惑。就像我在IG限時動態上看到一個畫面:朋友家中明明是北歐極簡風格的客廳,茶几上卻擺著好幾個五桐號 x Care Bears 的可愛周邊,杯墊也是聯名款,形成一種既衝突又和諧的日常風景。Threads上也有人貼文寫著:「看到可愛的就手滑,說好的極簡生活呢?」底下許多網友紛紛留言:「+1,手根本管不住」、「誰叫他們都出得這麼好,可愛就是正義!」這反映了我們對「特別」的渴望。在一個資訊爆炸、商品同質化的時代,聯名商品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身份認同,讓我們感覺自己擁有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它不只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話題、一種社群貨幣,甚至是一種情感連結,喚起了我們對某些IP的情懷與共同回憶,比如近期Uniqlo與Tamagotchi的聯名系列,就讓許多人重溫童年舊夢。
或許,聯名商品的盛行,正提醒著我們:即使再怎麼追求效率與純粹,生活中依然需要一些「閃光點」來增添色彩。這些獨特的聯名設計,可能就是我們在「極簡生活」的縫隙中,為自己找到的「例外」的理由。它們不只是消費,更是一種生活宣言,一種對日常小確幸的追求。
你的「極簡生活」中,又有哪款聯名商品是讓你甘願「破戒」的甜蜜負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