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買一送一:我們把浪漫打包成兩杯,順便分給隔壁的單身朋友。

最近的熱點很簡單也很台味。手搖飲、星巴克等連鎖品牌在七夕推出買1送1或任選2杯99元的促銷活動。從 IG 到 TikTok,你可以看到穿情侶裝的兩人笑著舉杯合照。同時間,Dcard 上也不乏「單身也要囤優惠」的串。這種節慶促銷值得寫,因為它把節日的意義從單純的浪漫,拉成了消費、社交與社群秀照三合一的行為。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首先,品牌的行銷節慶化已是常態。七夕不只是情人節,也是手搖飲鏈、咖啡連鎖在暑假尾聲最後一波流量的搶奪戰。促銷能快速吸引走路客,也能製造社群話題與免費的 UGC(使用者生成內容)。其次,大家生活節奏快,浪漫變得更「即食」。買一送一的兩杯,可以跟另一半分,也可以當作好友慰問或打破尷尬的社交道具。再來,近年消費者對健康口味的選擇也在變,像是無糖選項越來越被討論,促銷同時也配合更多口味與無糖方案,迎合不同族群的需求。最後,媒體與社群對促銷的放大報導,會形成一股「不去就虧了」的氛圍,推升短期排隊與分享潮。

我們為什麼會特別有感?它其實反映了幾件小而耐人的事。台灣人擅長把小事過成儀式感,節日促銷成了現代版的「節慶禮俗」。兩杯飲料,不只是味道,還是身份和情緒的交換。你跟愛人一起買,是在宣示關係;你跟朋友分,是在說「我記得你需要被寵」。在社群上,這些畫面又被放大成「有愛的證明」或「生活過得很精彩」的素材。同時,折扣文化也暴露了另一面:浪漫被貨幣化。品牌把情感命名為促銷檔期,讓人既享受優惠,又不得不承認,節日的溫度有時由折扣表決定。還有我們對基層服務業的同理心也被拉扯。當大家在討論「買一送一超划算」時,後台還有店員忙得不可開交、排班壓力大的現實。在社群上,常見留言不是只有「我要去搶」而是「店員辛苦了,還是別一直點外帶吧」,這類貼文提醒我們:快樂有代價,別讓別人替我們忙到崩潰。

最後,七夕那天,你可以選擇用折扣找浪漫,也可以用兩杯飲料慰勞自己。但在舉杯前,不妨想一下,旁邊那位為你裝杯的人是不是也需要一句謝謝。你會用買來的第二杯當作示愛工具,還是留給下一個需要溫暖的路人?想一想,再決定要不要排隊。

參考來源:七夕喝爆!4大手搖飲、星巴克買1送1 成雙對飲百元有找螞蟻人也能無痛戒糖?清心盤點5款人氣無糖手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