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進超商會先咳一聲嗎?從機車廢氣到明星宵夜的超商觀察

熱點速描。

最近社群被兩件「超商日常」刷屏。一則是有人騎機車直接進超商,室內彌漫廢氣讓人傻眼。另一則是周湯豪收工衝超商、把零食區掃光的影片,引發大家「宵夜慾望」的討論。這兩個看似無關的畫面,其實都讓我們對「便利商店」這個小空間,有了新的集體記憶。

現象從哪來。

便利商店一直是台灣城市生活的中樞,從早餐到宵夜、從代收到寄件,都在這裡發生。但當機車駛入造成廢氣滿室的新聞被拍下並上傳後,大家在社群留言的第一句往往不是法律或規章,而是「我也遇過」。同時間,名人深夜掃貨的影片在 TikTok、IG 上瘋傳,留言多是「周湯豪也有普通人的疲憊」或「我深夜也想這樣狂吃」。這兩則報導分別見於媒體報導,前者可見於奇摩新聞的現場報導,後者則是周湯豪的超商宵夜新聞。另外,當我們還在討論超商裡的味道與習慣時,日本開始試驗的「移動式便利商店」概念,也讓人想到未來超商可能長得不一樣。(參考來源:騎機車進超商!便利商店全是廢氣 全場傻眼:熟食都污染了。參見:周湯豪「報復性進食」 什麼都往嘴裡塞:便利商店零食全吃一口。另見:日本超商新實驗:機器人變身「移動式便利商店」。)

我們為什麼這麼有感。

因為超商不是冷冰冰的零售空間,它承載了我們忙碌、疲憊、偷懶與小確幸的各種日常。一台機車的廢氣,馬上把公共空間的理想拆成碎片——熟食被污染、聊天被打斷、你剛剛洗好的手也覺得黏黏的。而明星在深夜掃貨的短片,讓人一方面羨慕那種「想吃就買到」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覺得被提醒:原來大家都在用同樣的小儀式療癒一天的疲憊。社群上的留言不談宏觀政策,講的是共感與經驗:「我也在那家店遇過」、「深夜的超商最誠實」。這些小事拼在一起,形成我們對城市生活的集體記憶:便利、擁擠、有溫度,但也會悄悄侵犯你的鼻子和心情。

總結與提醒。

超商是一面鏡子,照出城市暫停的樣子,也反映出台灣人對於方便與禮貌的平衡還在調整中。下一次你走進那扇自動門,聞到不對勁的味道或看到有人把機車推到門口時,或許可以先深呼吸,再用一句溫和的提醒取代噓聲。畢竟,大家都想在同一個小小空間裡,找到各自的一點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