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匯率市場持續波動,引發台灣各大企業第二季財報出現明顯匯兌壓力。尤其是聯發科、聯電等半導體龍頭,在7月底發布的財報與法說會中,都強調匯率逆風對營收與獲利的影響明顯加劇。這場看似「數字遊戲」的匯率變動,實質上牽動台灣產業競爭力與投資者心理,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匯率波動本就牽動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命脈。近期美元相對強勢,加上人民幣、韓元等亞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升值或貶值,成為市場主要不穩定因子。例如,新台幣在7月30日盤中貶值約1.4分,報在29.72元,為近來較弱水準。匯率的強弱直接影響企業兌換外幣後的營收金額與成本結構。聯發科技7月底公布的第二季財報顯示,雖然基本營運表現穩健,但受匯率負面影響,淨利仍季減5%(LINE TODAY, 2025-07-30)。而晶圓代工龍頭聯電也透露,匯率因素可能導致第三季營收季減7%至13%,再次暴露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匯率風險的敏感性(奇摩新聞, 2025-07-30)。
這場匯率風暴究竟有多深遠的影響?以投資人角度看,匯率波動是「無形但確實的成本」。即使企業本身銷售穩定、技術領先,匯率若逆勢,獲利數字依然可能被壓縮。這意味著短期內股價上下震盪風險增高,必須留意財報中與匯率相關的預估調整、企業的避險手法是否生效。此外,匯率波動還凸顯全球貿易環境仍不穩定,增添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感。
對中小企業及普通民眾而言,匯率變動更是「看不見的日常」:當新台幣走弱,可能推升進口原物料成本,造成上游供應鏈壓力,進而反映到消費品價格上漲,類似「月薪沒變但菜價變貴」的現象。尤其疫情後全球通膨仍在壓力鍋中發酵,匯率的波動無疑加劇物價起伏,對消費者購買力形成隱形侵蝕。政府的貨幣政策與外交談判,如何因應匯率變動成為政策焦點。近期美韓在貿易談判中就已要求匯率升值,顯示匯率政策的國際角力並未平息,這股波動風險仍需持續觀察(工商時報, 2025-07-30)。
除了影響企業與民生,匯率背後更隱含國際競爭策略的調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仰賴成本優勢與技術創新,但在高科技供應鏈已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匯率變動可能迫使企業重新評估海外布局與產能分配。企業必須提升避險能力,同時政府也應加強穩定匯率的國際合作,減少非理性波動對市場信心的破壞。匯率不僅是財務數字的跳動,更是國家經濟韌性與全球連結的顯微鏡。
總結來說,近期匯率逆風已成為台灣經濟與企業必須正視的「隱形挑戰」。投資人不應只盯著企業營收表面數字,還要洞察匯率如何影響未來獲利的彈性。普通民眾也要了解,貨幣波動背後可能帶來的生活成本變化。短線可能還會看到股市與企業財報受匯率衝擊波動劇烈,但中長期來看,台灣必須強化對匯率風險的管理與國際談判能力,才能穩固經濟成長動能。接下來,下週將有多家大廠公布財報,投資人建議持續關注企業如何因應匯率風險,以及央行的因應策略,這才是真正影響市場走勢的關鍵風向標。
參考資料:
匯率影響 聯發科Q2淨利季減5% EPS17.5元 ι 太報
匯率影響不容忽視!聯發科:估第3季營收季減7至13%
台光電不畏匯率逆風 第2季賺逾1股本創高
韓媒:美國在近期匯率談判中要求韓元升值- 國際
國內匯市:新台幣匯率中午以29.72元暫收,貶值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