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在2025年08月18日以30.030元開盤,出現小幅貶值的訊號。
同一時間,市場也在討論關稅變動與匯率波動如何夾擊台灣產業。
這不只是匯率數字短暫震盪,而可能是牽動台灣製造業與就業的結構性議題。
匯率與關稅的雙重壓力,最先打擊的是傳統出口供應鏈。
關稅調整會讓原本利潤薄弱、價格競爭為主的中下游廠商更難轉嫁成本。
而新台幣走弱,短期看似提升出口競爭力,長期卻放大進口原料、資本支出的匯兌成本。
台灣廠商的看法並非空穴來風;市場上已有聲音指出匯率影響可能大於關稅。
當匯率與關稅同時變動,勞動市場也會首當其衝,勞團警告可能衝擊到數十萬就業。
對投資人的視角來說,這代表資金配置要更重視「匯率風險管理」與「供應鏈彈性」。
擁有自然避險(外銷定價以外幣、海外生產據點)的企業,短期可獲利差;但沒有避險策略的公司,獲利波動會放大。
對中小企業與一般消費者而言,價格上漲與採購成本增加可能在未來幾季慢慢顯現。
政府與企業若只盯著關稅談判結果,而忽視匯率管理與協助產業升級,將難以化解結構性風險。
這不只是數字的波動,而反映出台灣在全球價值鏈重整下的脆弱點。
短線上,出口商或許能靠新台幣貶值獲益;長線上,台灣必須加速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強化匯率避險工具並推動供應鏈多元化。
個人或企業可採取三個務實步驟:檢視並落實匯率避險策略。
加速產品差異化,減少對價格競爭的依賴。
以及評估供應鏈是否需要向下游或海外擴展以分散關稅風險。
短期市場仍會被匯率、關稅與全球資金情緒牽動,投資人應預留風險緩衝。
但更重要的是,政策與企業要認清這是供應鏈再配置與貨幣波動共同作用的長期挑戰。
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在關稅談判、匯率穩定措施與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上的具體動作。
同時,投資人應關注8月下旬國際央行年會以及接下來幾季的企業財報,因為那些訊號將決定台灣產業能否把短期震盪轉化為長期韌性。
參考來源:
國內匯市:新台幣匯率今晨以30.030元開盤,貶值2分。
台灣新思路-關稅、匯率雙重夾擊 台灣傳統產業「血流成河」?0817。
關稅匯率夾殺 勞團:衝擊逾30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