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科技大事是 Perplexity 傳出以高價試圖搶進瀏覽器與搜尋介面戰場。這個消息值得談,因為它不只是單一併購案,而是代表新一波 AI 公司挑戰搜尋與平台壟斷的策略轉向。
Perplexity 近來動作頻頻,外界報導指出其出價已接近自身估值的近兩倍,意圖擴展到瀏覽器或相關入口層級。在過去幾年,搜尋與瀏覽器一直由 Google 主導,形成入口與資料取得的門檻。現在有 AI 新創嘗試透過收購或整合瀏覽器、擴充功能等方式,把大型語言模型(LLM)直接綁在使用者入口,改寫用戶與資訊互動的第一接觸點。
這個動作反映兩個重要趨勢,並會影響你我的上網經驗與市場生態。
第一,AI 不再只是後端工具,而在爭奪「前端分發權」。當 AI 能控制瀏覽器工具列、預設搜尋或結果彙整,它就有機會改變流量分配、廣告收益與資訊可見性。
第二,競爭帶來監管與隱私議題的放大。若大量新創以高價切入原本由單一平台把持的入口,勢必引來資安、使用者資料處理與壟斷審視。對台灣而言,這類競爭也意味著對算力與半導體需求的上升,對晶片代工與 AI 加速器廠商是機會。同時,使用者將面臨選擇:要不要把關鍵資料與搜尋行為交給新興平台,或繼續依賴既有巨頭。
結論上,Perplexity 類的積極出價不是孤立新聞,而是 AI 產業從模型競賽走向平台爭奪的開始。對讀者的建議是關注兩件事:一是平台如何改變使用者入口與資料交換規則。二是監管如何回應新競爭,特別在隱私與公平競爭方面的界定。這場「誰掌握第一線使用者」的競賽,將比技術本身更早影響商業模式與日常上網體驗。
來源:Yahoo奇摩 — Perplexity 出價超自身近兩倍,邀約收購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