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搖飲不只是口渴的解方了。
從迷客夏的「迷紅茶男友」在 Threads 掀起討論,到星巴克父親節買一送一的促銷貼文在 IG 爆讚,手搖飲再次成為日常的小浪漫與社群語言。
這個現象值得寫,因為它把商業促銷、情感投射和社群表演合成一杯,剛好映照我們怎麼在忙碌生活裡累積儀式感。
到底為什麼一杯茶會變成「男友」?
答案藏在行銷包裝和社群生態裡。
品牌開始學會把產品人格化,像是把一款紅茶包裝成有性格的「男友」,搭配視覺、短影片和可愛文案,就能讓人心甘情願地在 Threads 或 IG 留言說:「我要跟他約會」。
同時,節慶促銷(像是星巴克父親節買一送一)讓消費變得有理由、有時間點,更容易形成集體行為,大家同步在同一天買兩杯、拍照打卡、在群組裡互相炫耀省到了多少,這種「同步儀式」本身就是一種社交黏著劑。
參考報導見此處:戀愛系手搖飲來襲!迷客夏「迷紅茶男友」掀Threads熱潮,以及星巴克優惠整理:父親節星巴克買1送1優惠。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有感?
因為這些小行為其實在填補缺少的儀式感,尤其是在工作與生活被壓縮的當下。
買一杯手搖飲、拍張照片、丟到社群裡,等於告訴自己:今天我還有被寵愛的權利。
留言區也是心理療癒室,常見的幾句留言像是「這杯是我的夏日戀人」、「買一送一怎能不帶回家」,代表大家在社群公開展演自己的小確幸。
另個層面是歸屬感—跟朋友約在同一家店排隊、互相比拼誰的珍珠更Q,都是社交貨幣。
當消費被賦予情感標籤,它的價值不只在味道,而是在能喚起的記憶與互動。
場景想像:下班路上,一對小情侶在便利商店前討論要不要去買那杯「迷紅茶男友」。
朋友群裡則在討論星巴克買一送一要不要一起衝,留言有的人認真提醒「別忘了加珍珠」,也有人幽默寫下「我已經跟左手的拿鐵談過了」。
這些看似輕鬆的互動,其實是我們日常裡最容易達成的小儀式。
總結來說,手搖飲的熱度不只是口味戰,還是情感與社群文化的混合體。
它教會我們如何把零碎時間變成儀式,並用簡單的消費來標記生活。
提醒你,下次再被一個可愛文案買走時,問問自己:我是真的想喝,還是想被那段小劇情寵一下?
來源:
戀愛系手搖飲來襲!迷客夏「迷紅茶男友」掀Threads熱潮,FCL News https://fclnews.com/126386/。
父親節星巴克買1送1活動整理,Yahoo奇摩股市 https://tw.stock.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