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於2025會計年度第三季公布的財報,不僅營收成績亮眼,iPhone與服務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更透露了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加碼投入的野心。這份財報背後,不只是營運的數字,更映照出全球科技產業面臨的關稅壓力和轉型浪潮。對於關注科技趨勢的台灣讀者而言,這是一堂認識全球供應鏈變局與AI加速普及的重要案例。
蘋果第三季營收高達9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0%,其中iPhone營收年增13.5%達445.8億美元,服務部分則達274.2億美元,年增13%。此一表現主要受惠於中國市場的回暖與美國消費者提前購買以避開關稅措施。執行長庫克強調,人工智慧已成為現代最重要技術,蘋果正加速在AI領域的研發步伐,並通過收購加拿大DarwinAI與專注3D生成的小型模型開發新創,力求在AI加速賽道取得先機。然而,財報也揭示了成本隱憂,美國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增加約8億美元,預計下一季升至11億美元,對蘋果供應鏈造成明顯壓力。
此次蘋果加大AI投資力度,正是全球科技巨頭共同的寫照。以Meta和微軟為例,最新財報同樣展現營收與獲利的強勁動能,支持對AI基礎架構的大規模資本支出。蘋果的策略顯示,結合硬體銷售與數位服務的雙重驅動,是面對新一波科技浪潮的有效解方。此外,提前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擺動庫存,也反映全球供應鏈多變的風險管理需求。對消費者來說,未來新款iPhone的價格或將因關稅成本而略有上升,同時我們也可能見證摺疊手機等新形態產品的正式出場,6萬多元新機價格與三星Galaxy Fold競爭將掀起新一輪行動裝置市場的升溫。
台灣身處全球科技製造要衝,蘋果的動態不只影響美國市場,更牽動台廠供應鏈明暗。關稅壓力會加速產業鏈區域重組,同時AI技術的突破將推動智慧製造、資安及半導體等相關產業需求擴大。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理解這些隱藏在財報背後的產業脈動,有助於更清晰地看懂科技政策如何與日常生活和工作緊密相連。科技不再是遙遠抽象的符號,而是每個人都不可忽視的趨勢。
最後,蘋果在AI領域的進擊和供應鏈的挑戰正提醒我們: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持續攪動科技市場版圖,台灣企業及消費者需同時關注技術創新與外部風險。面對川普政府持續調整關稅政策,不論是晶片、手機還是新興AI裝置,都可能因全球政策波動而產生連鎖效應。建議大家持續關注跨國科技巨頭的動態,以及台美貿易談判最新發展,才能更全面掌握未來科技生活的走向。
參考來源:
- 蘋果第三季財報亮眼!iPhone與服務創新高 AI投資加碼、關稅成本升溫 (FTNN新聞網,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