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10月10日,台灣的金融市場波濤洶湧。 先是台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親上火線,對近期新台幣匯率的波動進行說明,強調市場雙向波動乃常態,並重申央行維持匯率穩定的決心。 同一時間,國際金融市場也熱鬧非凡,日圓持續探底,貶破153日圓兌1美元的關卡,而黃金價格更是首度衝破每盎司4千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這些表面上看似獨立的金融數字,背後卻隱藏著全球經濟板塊正在劇烈變動的深層訊號,這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盈虧,也牽動著你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面向,因此,這絕不只是簡單的財經新聞快訊,而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關鍵議題。
本次新台幣與日圓的劇烈波動,並非單一事件。 回顧過往幾個月,全球經貿情勢、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的分歧,都為匯市投下了不確定性的陰影。 針對新台幣匯率走勢,央行總裁楊金龍今(2025)年10月10日的緊急記者會上便指出,新台幣匯率的變動,受到國際美元強弱、外資進出台灣股市及台股動能等多重因素影響,央行會持續關注市場發展,維持新台幣匯率的動態穩定。 從數據來看,新台幣近期週線已然轉黑,顯示短期賣壓加重。
另一方面,日本央行長期以來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使其與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之間存在顯著的利差,導致日圓持續弱勢,近來更是跌至今年2月以來的新低點。 這種持續性的貶值壓力,讓市場紛紛猜測日本政府會否再度出手干預匯市。 對於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電子產業來說,匯率波動尤其敏感。 例如,光學鏡頭大廠大立光剛公布的第三季財報中,匯率就成為其毛利率創下新低的主要「元兇」之一。 而護國神山台積電的9月營收雖然月減,卻能創下史上最旺的第三季,也讓投顧董事長直言是「匯率作祟」,可見匯率因素對於企業獲利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面對這樣複雜多變的局面,身處不同位置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 對於投資人而言,匯率波動既是風險,也可能帶來機會。 例如,黃金價格在今(2025)年10月9日首次突破4千美元,並有新聞指出全球高達95%的央行都打算增持黃金,這反映出各國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同時也隱含著「去美元化」的趨勢正逐漸成形。 美國公債的動向與各國央行的增持黃金,都在敲響「去美元化」的警鐘,這將改變全球資產配置的邏輯,投資人應考慮調整投資組合,納入更多元的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
而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或一般民眾來說,這些匯率變動更與生活息息相關。 出口廠商固然可能因新台幣貶值而增加出口競爭力,但也可能因匯率波動造成匯兌損失;反之,進口商則可能因新台幣升值而降低進口成本。 對於計畫出國旅遊的民眾來說,近期日圓的弱勢讓日本旅遊相對划算,但若要前往歐美地區,則可能感受到匯兌壓力。 這不只是單純的數字波動,更是反映出全球供應鏈重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通膨壓力與貨幣政策分歧等綜合因素的顯現。 「去美元化」並非一蹴可幾,但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塑已然啟動,我們必須正視這個趨勢。
總結而言,新台幣、日圓的匯率變動,以及黃金價格的屢創新高,是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的具體表現。 對於企業而言,強化匯率避險機制刻不容緩,例如聯合新聞網今(2025)年10月9日報導的「匯率期 避險利器」,就是企業可以考慮運用的工具。 對於投資人,除了持續關注股市動態,也應將黃金等避險資產納入多元配置的考量。 未來,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各國央行在接下來的利率會議中會否採取更積極的貨幣政策(尤其是日本央行是否進場干預),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公布的通膨數據和貿易政策,這些都將是判斷未來經濟走向的重要風向球。 在這場全球貨幣的角力賽中,唯有保持敏銳的觀察力與彈性的應變能力,才能在變動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