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對台灣新一輪20%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引起產業界與市場的高度關注。此舉伴隨著台幣匯率的波動,形成雙重夾擊,尤其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產業影響甚鉅。桃園市政府初步估算,這波關稅加上匯率變動,可能讓地方產業遭受超過1.2兆新台幣的營收衝擊。本專欄將探討這事件背後的重點與其對各方的影響,並探究讀者應如何理性看待這輪經濟風暴。
美國所施行的「對等關稅」,主要是因應全球貿易逆差和部分國家被認定政策不公平。此次台灣成為加徵20%關稅的對象之一,遠高於日韓的10%稅率,據統計這波政策將使得台灣的機械、電子零組件、水五金等關鍵產業首當其衝。以台中與彰化的產業為例,水五金產業聯盟理事長直言,加上匯率升值後的壓力,整體衝擊將超出20%稅率帶來的負擔,形成產業「雙殺」局面。
匯率方面,台幣近期對美元走勢微幅升值,市場普遍憂心匯率不穩可能成為產業的另一大隱憂。根據財經專家分析,匯率變動與高額關稅結合,將使台灣出口企業的成本與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進而影響股市表現與企業獲利能力。此外,台積電等大型晶圓代工廠也坦承匯率已成為難以掌控的變因,第三季經營壓力加劇。
這種背景下,產業界與政府必須攜手因應。政府已有多項措施推動中小企業轉型與融資支持,如台新銀強化放款援助工業界,力求減緩中小企業遭遇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台灣工業總會更呼籲政府維護匯率穩定,並盡速提供轉型補助;否則關稅與匯率雙重壓力可能導致產業斷鏈,甚至影響整體就業與經濟動能。
對投資人而言,這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整個國際經貿環境變局的明顯信號。出口導向型公司短期受壓,營收與股價恐波動劇烈,但這同時提醒資金布局需謹慎分散風險,並關注政府後續因應措施與台幣匯率走勢。一般消費者則可能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因為進口成本增加會逐步反映在民生價格上,從日常用品到工業產品都有可能漲價。
總結來看,美國20%對台關稅的正式生效,加上台灣匯率的變化,是一波不可忽視的產業壓力。這背後反映的不僅是貿易政策的改變,更是全球經濟競爭態勢加劇的寫照。台灣需審慎觀察匯率走向及國際談判進展,政府與企業也應積極尋求對策,避免因外部因素造成產業斷鏈與就業衝擊。短期內市場或有波動,但中長線仍需關注關稅政策後續調整與匯率穩定措施,這將直接關聯台灣經濟的韌性與未來成長動能。
參考來源:
關稅、匯率雙殺 廠商憂「活不下去」,聯合新聞網,2025-08-02
美祭20%關稅高於日韓!台廠: 匯率升值成最大隱憂,奇摩新聞,2025-08-01
美關稅、匯率夾擊 桃市府初估影響桃園產業1.2兆營收,台灣好新聞,2025-08-01